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味菜肴。但是,这些水产品大多数都带有又尖又硬的骨刺,人们在接触它们时,手指很容易被这些骨刺刺伤。大多数人被刺伤后都可自愈,但有些人在受伤后的1~2天,刺伤处会出现小红点,然后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再过1~2天后,刺伤处中间的红肿情况会明显好转,不仅颜色会转淡,而且几乎可恢复正常。但皮肤的红肿范围却可逐渐向周围扩大,且红肿的程度会越来越重,并可出现阵发性胀痛、烧灼痛。此时,患者手指的伸屈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其实,这是由于手指皮肤受到了水产品中的细菌感染而引发了类丹毒。类丹毒的病原菌是红斑丹毒丝菌,也叫猪丹毒杆菌,是一种纤细略带弯曲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属于丹毒丝茵属,这种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猪、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以及鱼、虾、蟹等水产品,都可成为此病原茵的宿主。由于此病的病变部位常呈丹毒样损害(即片状玫瑰色皮损),故被称为类丹毒。
由此可见,人们在接触家禽、家畜,尤其是水产品时,如不慎刺伤了手指,为防止发生类丹毒,应及时做一些必要的医疗处理。首先,要挤压伤口周围的皮肤,将受到污染的血液挤出来。用酒精棉球擦拭患处后,再涂上碘酒。此后,一旦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目前,临床上治疗类丹毒,通常是首选青霉素。如果患者的青霉素皮试呈阳性,则可改用红霉素、克林霉素或氧氟沙星等抗菌素。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口服、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等恰当的途径给药。
为避免感染类丹毒,人们除了要避免被水产品等刺伤外,消灭红斑丹毒丝菌也是非常重要的。红斑丹毒丝菌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存活。猪是这种细菌的主要宿主,其次是鱼、虾、蟹等水产品。所以,做好畜禽及水产品的卫生防疫工作是消灭红斑丹毒丝菌的关键,对已受到该茵感染而死亡的病猪、病鱼等,应立即将其尸体焚烧,以防细菌扩散,从而减少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