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布甲流疫苗预防接种方案
据新华社电 卫生部23日发布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就疫苗的使用、预防接种的实施等给予了明确规定。
指导意见详细规定了免疫程序、接种人群与地区、接种疫苗的时间以及疫苗接种反应。
指导意见指出,根据目前的资料,疫苗适用人群的年龄为3岁以上人群。优先考虑的人群为: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员、学生及教师、慢性病患者等。卫生部将根据国内外孕妇人群临床实验进展,适时提出其疫苗使用意见。
在接种地区方面各地可优先考虑在疫情较重、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指导意见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接收甲型H1N1流感疫苗时,应当进行查验,审核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并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甲型H1N1流感疫苗要求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防冻结。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要在甲型H1N1流感疫苗储存、运输、使用的各个环节做到冷链储运,并做好温度监测工作。
指导意见强调,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对无禁忌症的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严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为防止发生群体性癔症,实施群体性接种时,应合理安排,避免多个受种者在同一地点同时接种。
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对象实施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管理,做好接种对象的登记工作。
指导意见指出,在实施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地区,应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系统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网络报告。一旦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各地应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并妥善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和处理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接种工作紧急叫停机制,及时有效应对出现的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确保接种安全。
■专家解读
疫苗接种由省级财政出资国家进行补助
日前北京率先启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主任梁晓峰说,截至22日17时,北京市累计接种3.9万人。
当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流行势头不减,北半球进入秋季,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内地疫情的进一步扩大,出现较多重症病例,甚至出现部分死亡病例将不可避免。接种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每个人都应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但是由于疫苗数量有效,因此当前疫苗接种要优先考虑在疫情较重、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开展。疫情严重程度主要是根据甲型H1N1流感监测结果、聚集性病例发生起数和发病数量等因素综合判定。
卫生部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接种的原则开展疫苗接种。梁晓峰说,这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由省级财政出资,国家进行补助,先行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这些地方开展。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介绍说,现阶段我国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全部由国家统一订购、收储,今年10月底前国家将完成2600万剂甲型H1N1流感疫苗收储。同时国家还要抓紧做好第二批疫苗的生产和储备,争取完成1亿剂疫苗的订购收储。
甲流和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应间隔14天
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委员会疫苗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铠指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至少间隔14天,以保证两种疫苗都能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
据介绍,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其他流感没有预防作用,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也没用预防作用。
世卫组织与美国免疫咨询委员会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接种要在不同部位。但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后的临床试验数据,因此专家建议,如果需要接种两种疫苗,最好间隔14天。
我国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只需接种一针,接种部位是上臂外侧三角肌。
疫苗是有效防控手段但不是唯一措施
梁晓峰特别指出,接种疫苗只是预防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是接种疫苗以后万事大吉了。我国目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仍然是综合性的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医疗救治,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的疫情防控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指出,甲型H1N1流感病人打喷嚏、咳嗽时可以污染周围的物品,其他人用手接触到以后,再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时也会受到感染。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增加洗手的频率很重要。另外,研究表明,戴口罩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冯子健还建议,有流感症状的患者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尽可能用纸巾或者衣袖来遮盖口鼻,这样避免呼吸道分泌物给别人造成感染。
针对这次十一黄金周的旅游,冯子健说,如果在旅游的过程中,特别是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组,发现有呼吸道病人,要及时劝告游客及时脱离团组,减少与其他团员的接触;如果出现聚集性病例,比如说病人数增多,这时候要及时向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接受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防控指导。
据新华社电
■关键词
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
在卫生部与中国疾控中心23日联合举行的秋季流感防治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主任梁晓峰表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全身的不良反应是轻度发热、头疼等,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尚未发现罕见不良反应。“从美国和国内一些报道来看,总体来说流感疫苗接种是安全的,特别是不会致死,但不良反应肯定会有。”梁晓峰说,疫苗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红肿和硬结,一般持续1至2天,还有发热等全身性不良反应,部分人在接种后12小时以内持续发热1至2天,此外,也会有过敏反应发生。
北京市近日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梁晓峰介绍,截至22日17时,北京已经接种了3.9万例,有14例不良反应,其中4例可能与疫苗有关。“我国已明确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叫停’机制。”梁晓峰说,一旦发现死亡、残疾等严重事件,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呈明显聚集性分布等情形,卫生行政部门将做出暂停相关疫苗接种的决定,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临床试验:国产疫苗保护效果良好
国家应对甲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专家委员会疫苗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铠23日表示,截至目前,由1.3万名志愿者参与的临床试验表明,国产甲流疫苗的保护效果良好。“临床试验表明,这个疫苗的保护效果是很好的。”赵铠说,在覆盖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中,“血清的保护效果平均在85%以上,青少年和成年人还高一点,可以到90%多,儿童与大于60岁的老人稍微低一点,在80%以上。”
赵铠介绍,我国10个疫苗厂家在完成生产后,在7个省份开展了临床试验,为1.3万名志愿者接种了疫苗。
赵铠表示,截至目前,志愿者进行首针接种的时间还不到两个月,当接种时间达到3个月时,有关部门将采集样品血来检测保护效果,并与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情况进行对比,进而检测甲流疫苗的保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