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化妆品最怕的是过敏,但如果对化妆品的成分有所了解的话,就可以根据个人肤质对过敏成分进行一定的规避。据了解,自10月1日起,化妆品必须标出所有成分。9月7日,记者采访发现,岛城部分化妆品已经开始“换装”,但仍有部分化妆品包装上可以见到“保湿因子”、“活性成分”等模糊成分的字样。
“当时售货员说这款爽肤水可以美白,适用于混合型皮肤,我就买了,结果用了一周,脸上就起了小红颗粒。”正在远洋广场一家化妆品店内挑选护肤品的李女士想起了她曾经的遭遇,“我就是对水杨酸过敏,但是包装上也没标明。”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以及国家标准委要求,今年10月1日起,化妆品须按规定“换装”。根据这一规定,化妆品包装上必须要标明所有成分,所标注的名称应该按照加入量降序排列,同时,所标明的成分名称将按照国际标准标注。这意味着,类似“保湿因子”、“天然萃取物”这样的名称将不能出现。另外,进口化妆品也必须在其加贴的中文标签上标明。但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岛城市场上关于化妆品的成分标注参差不齐,面膜类产品的成分表述多以甘草、珍珠粉、蜂蜜、红酒等实物标注为主,属于“半透明式”公开,而洗面奶、洁面乳则多以“润泽美白配方”、“祛痘清洁配方”、“保湿配方”等模糊感十足的名字命名。在护肤乳、保湿霜等产品当中,部分产品标出了全成分,但是也有一部分产品继续走“朦胧”路线,孩儿面一款保湿配方的护肤霜中的成分说明是“椰乳和多重水果精华保湿因子”。在调查的20款化妆品中有8款的成分不是完全公开。
化妆品成分公布可以使产品信息透明、减少虚假宣传。但是也有消费者提出,如果公布的成分全是专业的化学名称,普通市民也很难理解具体的功效,如果可以配合着解释就更好。正在选购爽肤水的王女士说,“我选择产品大概就看一下红酒、洋甘菊、茶树这些‘半透明’的成分,像二苯酮、玻尿酸这些专业词语,我也很难弄懂有啥作用。”